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紫雲社區各聚落名稱由來

      紫雲社區地勢平坦,產業以農業生產為主。北邊的濁水溪與南邊清水溪之間隔成一塊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平原;每當微風吹拂廣大農田,稻穗有如海洋波浪起伏,早期紫雲因此得名「田洋」;紫雲民性淳樸,篤信神佛,且對於社區營造充滿熱情,社區內綠美化景點眾多且保留眾多農村文物;經政府輔導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努力建構社區成為「生活、生態、生產」三生一體的幸福社區。

    本社區之名紫雲,傳說與番路鄉半天岩紫雲寺有所關聯,但已不可考。目前全村共有包含崁腳、土虱甕、柑宅、頭前厝、坑口、過溪仔、瓦磘、大竹圍、橄欖腳、鹿寮崛仔、菜堂等十一個聚落,是屬於分散型聚落的社區。
                 
聚 落
名 稱 由 來
崁腳
因位於坑崁的下方而得名。
土虱甕
土虱成群聚集於土甕的大石崛池塘內而得名
柑宅
當地位於田洋邊陲,雖近水邊,但因地面落差大,不適於播種稻榖,故居民以種植柑橘為主,舉目所見皆是大片的柑橘園,故名「柑宅」。
頭前厝
說法一:位於內埔之前而得名。
說法二:該庄頭位於柑宅仔之前而得名。
坑口
位於濁水溪的溪口而得名。
過溪仔
位於濁水溪的對岸,要到該地必須涉水過溪(即濁水溪),故稱過溪仔。
瓦磘
因其地往昔是專門燒磚、燒瓦的工廠,故稱之。
大竹圍
因整個聚落四周皆植高可聳天的刺竹圍繞,此地除面積廣袤外,最主要的尚有高可聳天的『大』竹圍繞庄外,故稱『大竹圍』。早年大竹圍之作用主要在於防禦盜匪之劫掠,以及在庄與庄械鬥(庄拚庄)時作為防禦及避難之所。有清一代由於治安不良,先民為了自保乃自己構築防禦工事,最典型、最普遍的就是環庄種植刺竹,『大竹圍』之地名因而產生。
橄欖腳
因係在橄欖樹下(台語念腳)而得名。
鹿寮崛仔
『崛仔』在台語是『小水塘』之意,此地之地名和鹿滿有關,早期鹿滿地區是個梅花鹿滿山遍野的地方(故稱鹿滿山),而草埔上遍地的芼箕則是梅花鹿的食物,待吃飽後再到『崛仔』喝水、凍蹄(養鹿人家口述鹿隻的蹄要泡水關節才會靈活),先民常趁鹿隻喝水、凍蹄之際圍捕,然後圍起柵欄搭起草寮就地豢養,『鹿寮崛仔』因而得名。
菜堂
顧名思義是『吃齋』唸佛的地方,該地昔有一名曰『紫林精舍』的叢林,今己廢棄。據聞清朝時曾有高僧、老尼在此修行、弘法、講道、持齋唸佛,後人遂名之為菜堂。
資料來源:蕭瑞呈前理事長彙編

本社區的聚落為分散形,由所示的資料中可以知道聚落的形成有其歷史與地理因素,因此在社區的整合上也應以地理交通與文化觀光的方式進行空間與時間上的整合,這些概念同時也是社區進行規劃討論時的重要依據。
本社區之盆狀腹地中土壤肥沃,灌溉無缺;早年曾以稻田耕作為主,故保留了豐富的農業文化。而由先民拓墾史料顯示,最早定居於本社區的是橄欖腳聚落蕭家大房,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然後陸續有坑口聚落的蕭家二房、瓦磘聚落的蕭家三房、土虱甕聚落的蕭家偏房、菜堂龍穴的劉家、柑宅聚落的楊家、社區心臟的大竹圍聚落的林家等,陸續進駐,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子孫。雖然之後,亦陸續有新移民入住,然就紫雲社區現有人口統計,僅蕭姓一族即佔社區人口的50%以上。(註:現有農村趣談曰:"紫雲蕭一半",即是這個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